中国风物 | 以梅为名-九游会棋牌

 中国风物 | 以梅为名-九游会棋牌

廉政文化

中国风物 | 以梅为名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3-03-17    点击量:

“梅开独先天下春,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自古就象征着志向高洁、清雅脱俗的精神品格,文人雅士爱梅咏梅,以梅为名、与梅相伴的梅瓶,更是文房中不可或缺的器物。每逢冬日,雪中寻梅,拾一枝插于瓶中、陈于书案,案几梅香、瓶中储冬,这是古人对雅冬的小心思。

梅瓶是中国瓷器的传统经典器形,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梅瓶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梅瓶的美,在中国瓷器史上流传千年。任何一种艺术品的产生,一般都有一个演变进程,从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到逐渐发展变化成被后人赏誉的艺术品。

梅瓶初称经瓶,本是酒器,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讲筵也叫讲经,讲完之后大家要吃饭,当时的酒便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其为经瓶。皇家如此,民间也争相效仿,经瓶一时间成了大小酒铺里的寻常物。

此时的经瓶,器体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各地瓷窑都有烧制。后有人发现,将一枝梅花插在这造型独特的经瓶之上,瘦骨嶙峋的梅枝与造型婀娜优美的经瓶搭配起来,更具独特的韵味风情,梅瓶之名因此而来。正如宋诗所云:“公余终日坐闲亭,看得梅开梅叶青。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

元代的梅瓶器型已然发展得相当成熟,特别是景德镇生产的青花梅瓶,为明、清梅瓶成为瓷器经典代表器型奠定了基础。此时的梅瓶又是恢复到北方瓷器简约粗犷的原有风格,只是肩、腹、足等部位逐渐变粗,口部工艺更加细腻。明代是梅瓶烧造的高峰阶段,梅瓶造型渐趋优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中的御用梅瓶,尤以青花为重。永乐、宣德时期的梅瓶最具代表性,口部圆浑厚实,无明显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微向里收;在足部收尾部分,稍向外撇。这个时期的梅瓶给人以沉稳端庄的感受,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不少这一时期的青花梅瓶。

从经瓶到梅瓶,以“梅”命名,不仅将通俗实用的酒具变为更具观赏收藏价值的雅致花瓶,更为这方寸瓷器赋予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雅韵风骨和人文情怀。自此,在梅瓶百看不厌的曼妙身姿中,更添了一份寓意高洁的精神。梅瓶成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大众审美的经典器物。

真正美的器物,追求的是一种气质,是物与人之间无言的交流。文人钟爱梅瓶,从来不是简单地爱着细口博肩、柔婉变幻的线条。而是赞其:肚大,大者可容天下事;口小,小者自谦于世;肩阔,阔者可以担当天下重任;足空,空者可以容有不平而能脚踏实地。这分明是谦谦君子、人间智者的处世风范。(韩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