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九游会棋牌

 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九游会棋牌

作风建设

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01-07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深入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脉络和文化源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本网从即日起推出系列解读文章。——编者

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党中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图为2019年6月22日,上海大学志愿者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暑期志愿讲解服务。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必修课常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谈“初心使命”

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要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时常叩问和守护初心,及时修枝剪叶、补钙壮骨,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党有9000多万党员和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只要始终守初心、担使命,那就无坚不摧。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靠全党共同努力来实现,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积极主动投身到这次主题教育中来。

——2019年6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

——2018年11月23日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时的讲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2015年7月1日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

内容提要

大同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代表着中华儿女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及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理想社会指明的方向。它们虽在实现途径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别,却同样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建设理想社会的追求。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关系。中国在上世纪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一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大同世界思想是有融通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作出持续不懈努力,目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个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鲜明主题,揭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根本原因。回顾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团结带领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不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产生过不少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

古往今来,过上美好生活,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梦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产生过不少建设理想社会的思想。比如,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代崇尚的一种理想社会。

两千多年前,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对此作了全面集中的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被称为“大同”的美好社会愿景,以“天下为公”作内核,具有公平的选拔制度、平等的人与人关系、老有所养的保障制度、各尽所能的劳动制度、安乐祥和的社会环境等鲜明特征。这种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平等“大同世界”的憧憬和追求,其影响一直绵延不断。

此外,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怡然自乐、平等自由的“世外桃源”。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揭竿而起,要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清末康有为《大同书》提出人类历史将历经“据乱”“升平”“太平”三个阶段,“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一直到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

但在私有制的条件下,由于存在阶级压迫、阶级剥削,这些社会设想没有也不可能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只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之后,中国革命才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由理想变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公开宣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并昭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悲惨屈辱命运,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和抗争,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都相继失败了,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尝试都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对从儒家学说到孙中山所一直追求的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社会理想的传承和升华,寄托着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愿景的渴望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结合历史发展和时代条件赋予其新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史诗。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向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

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实现这个远大理想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为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出发启航,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但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

图为1919年3月长兴书局出版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封面照。现收藏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在该书中,康有为以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勾画出一个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场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勾画新中国的蓝图时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最终,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这条“到达大同的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大同思想出自《礼记·礼运》,文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习近平总书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在国内外众多场合引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等典故,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 陈理)

 

网站地图